不知道大家平常在社交平台上都喜欢看到什么内容啊?分享生活日常,抱怨琐事,还是旅游炫富晒娃呢?那你不想看到什么呢?其实懂得谋略、善于揣摩心理的鬼谷子早就给出了与人交往的启示,将纵横捭阖之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,那么以下三种状态还是不要分享在你的社交平台中了配查信,我们一起来听一听。
第一种是病态之言。
鬼谷子认为:“病者,感衰气而不神也。”这些年丧文化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配查信,动辄就说“哎,我太丧了。”面对各种各样的焦虑,也有很多人在捍卫“负能量”的权力。其实“丧文化”中很多问题不是近几年才有的,九十年代的电视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中呈现的许多问题仍是现在年青一代所面临的,感情、减肥,平权,挣钱问题等等,焦虑并不独属于哪一代人,大家或许都曾不甘于平凡,或者曾经努力过却被迎头痛击。每个人都难,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伤口分享在朋友圈里给别人看呢?设身处地,你会想去看别人无精打采,毫无精气神的丧气吗?
展开剩余51%第二种是幽怨之言。
“怨者,肠绝而无主也。”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喜欢分享自己的抱怨,举个例子吧,祥林嫂何其惨,丈夫病死,儿子被狼吃掉,她不断絮叨着“我真傻,真的”,渐渐已经很难得到旁人的同情。《祝福》抨击的是“吃人”的社会,而祥林嫂在后世则成了这样一个爱抱怨的形象,连她受到的苦难都被弱化了。《左传》中说: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遇到不如意,不如先从自身寻找原因,才能不断进步。那么我这样一说,你还会经常分享抱怨吗?
第三种是愤怒之言。
鬼谷子说:“怒者,妄动而不治也。”我们现在的网络世界啊戾气比较重,随便一点什么事恨不得都拔剑出鞘吵一架,其实呢,社交网络的普及确实会将复杂的情绪简单化、极端化,在网络上产生敌意和摩擦的成本,也比现实中要低,基本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。可正是这样,才更需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。因为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成熟、完善的标志,不管是在现实还是网络。大家不要觉得网上配查信,没有人认识你,我随意发泄怎么了?有句话说习惯成自然,如果你习惯了这样的网络世界,那我相信,现实中的你一定离得不远了。其实我们现代人交往,不熟的时候很多人是从你的社交网站来判断你,是不是也有朋友会通过朋友圈或者微博来经营自己的人设?鬼谷子告诫我们这三种状态不要发,你学到了吗?那么大家在社交平台经常分享什么样的内容呢,是不是也有一个理想人设呢?
发布于:天津市佳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